“末位淘汰”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(GE)卓越的前總裁杰克。韋爾奇(Jack Welch)所發(fā)明的一種管理制度。為了治療通用電氣公司的“大企業(yè)病”,為了整治公司人浮于事、官僚主義、效率低下等不良風氣,他把所有員工強制分成三類:
F 最優(yōu)秀的20%(Top 20%)
F 富有活力的70%(Vital 70%)
F 墊底的10%(Bottom 10%)
根據(jù)業(yè)績狀況,前面的人往往有豐厚的回報,而墊底人員通常情況下不得不走人,這就是末位淘汰制的由來。由于末位淘汰制的殘酷性,以及在具體執(zhí)行上的毫不妥協(xié),杰克韋爾奇因此贏得了“全美最強硬的老板”、“中子杰克”(中子彈只殺人而不損壞建筑物,人們借此諷刺杰克 韋爾奇對被裁人員毫不留情)的綽號。
但是,同樣是末位淘汰,同樣是嚴格執(zhí)行,惠普公司的做法顯然要溫馨得多。
。1)“輕用其芒”
唐浩明所著長篇歷史小說《曾國藩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:曾國藩率眾出師前,船山公后人贈送給曾國藩一把傳家寶劍。曾國藩的岳父歐陽老人當時也在場,他乘興吟頌了一首“古劍銘”,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對權(quán)高位重又手握重兵的曾國藩予以諷諫:“輕用其芒,動即有傷,是為兇器;深藏若拙,臨機取決,是為利器。” 曾國藩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涵義,連忙站起身來表達由衷的謝意。
其實,惠普公司也非常清楚末位淘汰制的利與弊。用好了,它可以保持公司的活力,“是為利器”;而如果使用不當,就極有可能對員工的忠誠與士氣造成極大的傷害,“是為兇器”。而且,過于頻繁的末位淘汰會使員工時刻懷有危機感,導(dǎo)致人人自危,不安其位。因此,惠普的末位淘汰大約每過3~5年才搞一次,一般情況下也只是淘汰極少量的人。
(2)公平競爭
與末位淘汰緊密相連的是
績效考核。因為末位淘汰是將
績效考核的結(jié)果作為淘汰依據(jù)的,如果考核方法不得當,考核結(jié)果不公平,末位淘汰就有可能演變成一些公司變相“甩包袱”、部分高管“政治斗爭”、排除異己的有利借口。因此,末位淘汰前的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至關(guān)重要。
當然,“公平競爭”不能僅停留在口號層面上,更要有一套相應(yīng)的措施予以保障。為此,惠普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制約機制,以防某些大權(quán)在握的管理人員“不按規(guī)矩出牌”。
。3)制約機制
在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時,惠普公司有一套“規(guī)定動作”,那就是“交叉對比大排隊”(Cross Ranking)。公司要求,50人以上的大部門(根據(jù)隸屬關(guān)系,由許多小部門組成)或事業(yè)部必須進行交叉對比大排隊,其程序如下:
第一步:各部門經(jīng)理把本部門得1分(最低分)和5分(最高分)的人列出來。
第二步:各部門經(jīng)理分別說明員工得1分或5分的原因。原因要“量化”,即要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為什么某人得1分,某人得5分,而不是泛泛而談。
第三步:所有參與討論的經(jīng)理對這些人得分的原因進行分析與評判,由大家來共同判斷此得分是否合理。
第四步:根據(jù)正態(tài)分布原則,將這些員工進行強制排隊。公司規(guī)定,表現(xiàn)最差(即得1分)和表現(xiàn)最好(即得5分)的人員均不得超過5%.以一個50人的大部門為例,根據(jù)數(shù)學(xué)計算,得1分的人不能超過2.5人。由于人不能是“半個”,所以此部門得1分的人最多只能有兩個,這就確保了不打擊大多數(shù)人的工作積極性。
經(jīng)過這樣的嚴格評比,許多原來得1分的員工后來改成了2分,而有些得5分的員工被改成了4分?梢娀萜展镜闹萍s機制并非“走走過場”,而是要求每個經(jīng)理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否則自己就有可能被上司被列入到被淘汰之列。
。4)改進機會
對于得分較低的員工,惠普公司也不是馬上就把他們“打發(fā)走”,而是給予員工許多改進的機會。過程如下:
第一次機會:當發(fā)現(xiàn)某員工做得不夠好時(比如得1分),必須要對其進行口頭警告,同時啟動3個月的觀察期。
第二次機會:如果該員工在此期間沒有任何改進,其頂頭上司會給予該員工書面警告,并通知人力資源部備案。書面警告的觀察期也是3個月。
第三次機會:如果在書面警告期內(nèi)仍沒有任何改進,公司會再次給員工3個月的“試用期”。如果在此“試用期”內(nèi)仍沒有任何改進,那么該員工就離解聘不遠了。
。5)更多的選擇
為了確保“岌岌可危”的員工確實有機會改進工作,在發(fā)出口頭警告之后,公司也會給他們提供三個選擇:
第一個選擇:立即主動辭職,以保存自己的“面子”。同時,公司也會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離職補償。
第二個選擇:換崗。通過換崗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。
第三個選擇:降級。如果覺得工作壓力太大,精力不夠,或個人能力不夠,可以選擇降級。因為級別低的崗位對工作和能力的要求也低,所以在較低的級別上,同樣的工作績效或許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(shù),從而避免被裁的命運。
需要說明的是,一旦進入到“書面警告”階段,就說明問題比較嚴重了。此時,人力資源部就會介入,要求員工在制式的書面警告上簽字驗收,并將有關(guān)文本備案。這些簽過字的文本,將來會作為解決勞動糾紛時的有力證據(jù),以證明公司沒有隨意解雇員工。
。6)最后的溫柔
經(jīng)過上述幾個階段之后,如果員工還沒有改進工作,那么公司就會啟動裁員程序。
第一天:被裁員工的直接上司通知該員工,第二天的上午(或下午)與公司的某位高管有個會議,具體談什么去了就知道。其實,該員工已經(jīng)基本能夠猜測到“要談什么”了。
與此同時,人力資源部已做好充足的準備。為員工準備的材料包括:裁員通知,補償金(一般會高于當?shù)卣蟮难a償標準)的計算方法,公司給他們提供的各種機會及相關(guān)服務(wù)。
第二天:幾組人員分別與員工談話,并將有關(guān)材料交到員工手里。每個小組一般由三人組成:一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和兩個人力資源部的經(jīng)理。
為了防止員工在身體和心理上出現(xiàn)什么意外,人力資源部會事先通知醫(yī)務(wù)室,讓他們做好準備并隨時待命。此外,公司還花錢請來心理醫(yī)生,專門為那些“想不開”的員工進行心理輔導(dǎo)。
。7)真心的幫助
在實施末位淘汰時,惠普公司還會為員工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務(wù)。比如,為了幫助員工盡快找到新工作,惠普會邀請
獵頭公司進駐公司一周,在特定的會議室里為員工提供咨詢服務(wù)。被裁員工可以立即在
獵頭公司“掛號”,由獵頭公司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服務(wù),教他們寫簡歷,傳授面試技巧,并把他們所掌握的人才需求信息與員工交流,以征詢員工的求職意向。
。8)笑著離開惠普
經(jīng)過上述一系列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程序和措施,即便是最后被強制裁掉的員工,也能理解公司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,在拿到不菲的補償金后,基本上都能以平靜的心態(tài)“笑著離開惠普”。[1]